Monday, June 8, 2009

博客迁移公告

因blogspot.com在中国大陆被GFW封掉了,导致该博客在国内无法访问,因此该博客暂停更新。
借这个机会,我决定部署一个个人独立博客,
新的博客地址为:http://blog.iamxhu.net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我的近况,请访问上面的地址。
另外由于Twitter在国内也被封,为了能上Twitter,我在空间里面部署了一个dabr,通过它可以直接上Twitter。 地址为http://www.iamxhu.net/dabr.

Saturday, May 9, 2009

Geekcook一种全新的营销

若干月前通过Fenng推的一个链接看到了Geekcook在Flickr上卫衣的照片,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好的创意。 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些衣服已经在淘宝开卖了,于是下单买了个404的衣服。就是下面这件:

几天之后衣服寄到了,快递的包装很精致,一看就知道店主是用心做事的。或许是以前的网购经历让我的要求变得比较低吧。 回家后拿出衣服,试穿了一下,发现面料也不错。若干天之后只身去参加WCC,靠着这件衣服结识了一个好朋友:KDii. 他因为看到我这件衣服,便主动和我打招呼,然后就混熟了。

对于Geekcook这种网络营销的方式,我是很看好的。首先目标群体很明确,面向IT从业人员,不过就目前来说还仅限于关注互联网比较多的人群。 但是我在公司穿那件衣服时,其它同事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因为需要做大的话,还需要继续增加新的推广渠道。Geekcook的产品质量很不错,经得起客户的考验,这能够带来很多的回头客。比如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买两件新的Tee。 目前Linux的Tee还没有出来,对此我很期待。
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在通过下面的网址找到Geekcook:
Geekcook推广博客:Geekcook
Geekcook店员的Twitter:digitalboy (同时别忘记follow我一下 :))
Geekcook的淘宝店: 点这里

Friday, May 8, 2009

迷笛--美好的体验

08年末时列过一个09年wish list,其中一项包括去看迷笛音乐节。当时的想法是去北京看迷笛,结果这个wish却在镇江实现了。 这届迷笛明显比以往的要逊色,场地也非常烂,但是还是给了我非常好体验。这种体验让我难忘,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现场表演的魅力,这或许也是摇滚乐的精粹。

从抵达镇江到离开,一共只有17个小时,这些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迷笛现场度过的,接受不同乐队的轮番轰炸,随着人群一起甩头,跳动。回上海后的这些天里,我仍然沉浸在迷笛带给的快乐中。虽然演出的很多乐队之前都没听过,但是音乐的节奏和人群的兴奋让人难忘。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带来快感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现场的气氛。现场乐迷营造的兴奋气氛让人可以毫无拘束地跟着音乐节奏跳动,释放心中的激情。 这是平时生活中很难有的体验,对于我而言,这种体验比去旅游等要强烈得多。 或许这就是现场的力量,这是所有没有经历过现场的人所难于想像的。
明天还要去看幸福大街的不插电现场,希望也能给我一个美好的体验。以前看Beyond不插电现场MV时,感觉特别好,当时就想以后要找机会听听不插电现场,这又一次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Thursday, April 30, 2009

雁荡山两日游

上上周和同事们去了一趟雁荡山。这次旅行称不上精彩,比起雁荡山的风景,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兴趣。整个行程一共二天三夜,其中两夜是在火车上度过的。在温州的那一夜是住在岩头镇上,关于如何找到这个住的地方很有点传奇色彩,待我慢慢道来。

我们周五晚上从上海出发,一行共七人,其中有三个哥们为了省钱选择做硬座,事后证明他们的选择并不明智。周六早上6点钟顺序到达温州,我们先去KFC吃了 早饭,然后就去旁边的汽车站买到雁蕩山的车票。8点钟准时从温州出发,前往雁荡山。一路上看到公路两有许多的厂房,让我不由感叹温州确实工业发达。到了雁 蕩山车站后,包了一辆车,在车上由我们同行的小姑娘不断的磨嘴皮子,从把价格350块砍到210块。行的问题搞定之后,就是如何玩了。
我们先是去了方洞,这里的特色是有一条栈道,其中还有一段天桥。整个栈道不长,大概半个小时就能走完了,景色也很一般,山很多,但是都不是很有特色,或许 是我不懂欣赏。那个天桥还是蛮有意思,天桥架在两山之间,是用几根很粗的铁索架起来的,桥面离山底超过百米,整个桥看上去还是非常壮观的。游完方洞之后去 了大龙湫,这边有一个瀑布,可惜这个瀑布实在是太小了,没有一点震慑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失败的景点,门票还要30块。 在路上随便吃了点干粮,这就算是午餐了。之后去了灵岩,这里有一个小的瀑布,还有一个建在山中的电梯。 由于排队的人太多,所以我们并没有去坐这电梯。该景点另外一个特色是空中飞人表演。在两山之间有一根很粗的钢丝绳,绳子离地面大概190米,有一个人在这 绳上表演。 虽然表演的人是系在这绳子上的,但是我仍然很佩服他的胆量,能呆在如此高的地方就已经很恐怖了,何况还要做一些取悦观众的动作。很快这个景区也玩完了,并 不令人印象深刻。这便是第一天游览的情形,雁蕩景区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之前的计划是周日要去楠榽江游玩,因此我们晚上需要到楠榽江旁边的岩头镇去住。与包车的司机在价格上没谈拢,于是我们准备自己搭车去岩头镇。我们顺序 地搭上了由大荆到乐清的车,40来分钟后到达乐清之后发现仍然没有直接去往岩头的车。 在查看了一下出发前打印的攻略后,发现可以从这里坐车到瓯北,然后到殴北转车去岩头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在5点50分抵达瓯北,并且顺序坐上6 点去往岩头的最后一班车。瓯北和温州只有一江之隔,坐轮渡只有2,3分钟就能到温州。这里工业很发达,全国著名的奥康,红蜻蜓等就座落这里。这个下午花了 3个多小时在路上,在这一路上路过很多的镇,有些镇非常发达,有大型百货商场,有KFC,麦当劳,比我老家的县城还要好上很多。 一路上和同事一直不由得感叹温州的发达。

我们坐的开往岩头的汽车在6点钟准时发车。车未开前我和一个同事做在一起,之后一起去了趟厕所,我先回到了座位上。 这时上来一个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她看了看我,然后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 之后我同事回来,发现一个女孩子坐在我身边朝我笑了笑就坐到后面去了。 车子开了10多分钟后,我由于手机没电,很无聊,于是和身边这个小姑娘搭讪。在聊天中得知她家就在岩头镇,现在在温州工作,她家里还开旅馆,专门租给我们 这种游客。她很热情的邀请我去她家里住,还当即打电话给她老板帮我们整理房子。在车上和她聊了很多的东西,交换了手机号,一路非常开心。7点30左右我们 到达岩头镇,跟着这个小姑娘下车去她家。她家有两幢房子,其中一幢新房子四层,留有一些房间用来出租给游客。在她家安顿下来之后,我们一起去吃了晚饭。 吃过晚饭后,小姑娘发短信给我,说要带我们去旁边的古街玩。于是和她一起去旁边的古村落转了一下。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村落,景区重点宣传的是一条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街。古街其实是一条长廊,一边是街,一边临着一个人工水塘。她带着我们走进村里,能听到风 铃的声音,还有流水声。 风铃声来自于村旁一座小山丘上的塔上挂的风铃,流水声来自于道路两边的水沟。 水沟里的水非常清澈,可以底。小姑娘告诉我,村里的人都用这水洗菜,淘米。这让我想起高尔泰<寻找家园>中描写他们家乡(江苏高淳)的情形,那是70 80年前的事了。水沟里的水都在不停的流动,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决定第二天早上来看看这个村子的全貌。我们走的路都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整个村子的路都 是这样铺就的,走在上面应该有按摩的功效吧。 在水沟旁边,我们发现了两个水车,大家非常惊奇,还拍了几个照片。回去时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决定第二天早上早点起来,看一看村子白天的样子。

第二天5点半就起来了,发现外面在下雨,心情立刻阴暗起来。雨不大,于是继续我们的计划,寻访古村。 走到古村时,发现很多居民已经起床,有人在水沟边洗菜,淘米。 这些影像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的情形,只是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场景了。我来村子的目的有两个:探访流水的源头,爬一下那个古塔,但是结果两个目标都不 成功。探访源头过程中看到一个关于村子的介绍牌,水是从楠溪江通过渠道引过来的。村子始建于元代,明代完全建在,之后整体格局就没有再变化过,村旁边有几 棵古树,最久的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都是村子的创建人种下的,正应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寻访水源时,顺着水流,逆流而上,最终到了村外的引水 渠道,再往前是田间小路,看不到渠道的尽头,于是返回。返回时特意从村中走过,为的是看看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村里有个教堂(不确 定,但是肯定是教堂之类的建筑),很多人家门上都贴着基督教的相关图案,这些都表明这里很多人是基督教徒。但是寻找水流源头过程中,发现不下4个土地庙之 类的东西,而且村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庙。这和高尔泰<寻找家园>中对他家乡的描写非常类似。 在这里基督与传统中国的神仙们一起被人供奉着。 回来的路上到了那个小山丘,爬了上去,想去爬一下古塔。但是很不幸地发现古塔刚修葺完,工人们正在拆脚手架。

8点半回到住处,其他人刚起来,收拾一番便一起出发了。大家在决定是否去石桅岩景区时出现了意见分歧,最终我们几个决定不去。 在这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组的Leader,在工作之后是否仍然以Leader的身份来做决策? 我觉得在工作外的活动中Leader要主动淡化这种角色。后来我们四个决定去漂流,楠溪江的水非常清,由于周末没有什么工厂,这里没有污染,周围都是青 山,是个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漂流很刺激,由于下雨,在激流中江水直接漫过橡皮艇边缘直接到艇内,我们四个人都混身了,鞋子都可以倒出水来。 到达终点大家都很狼狈,收拾了一下之后决定坐车去殴北。 在去殴北的车个,我的手机被盗,非常悲哀的事情。 在此沉痛悼念那个陪伴了我将近一年的Palm Tero 680。 回到殴北后,坐轮渡去温州。 在温州大家一通乱走,然后到了温州的步行街,于是逛了逛街,最终找了个KFC吃东西,并等其它几个人来汇合。 下午5点半与其它几个人汇合后去吃了个饭,晚上9点准时坐上了回上海的火车。 温州,雁荡山两日顺利结束。这两天的游玩虽然风景并不特别好,但是当时的风土人情还是让我大长见识了,算是不虚此行了。

Wednesday, April 29, 2009

寻找林昭

今天是林昭就义的祭日,下面这篇文章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文章转自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gb/zqb/2004-08/11/content_926077.htm
寻找林昭
2004年08月11日 03:17:26

本报记者 江菲


  “林昭?那是谁?”

  如果不是5年前在和朋友聊天时偶然问到这个问题,胡杰根本不会和这位40多年前死去的、与他毫无关系的女性产生什么联系。

  他也不会想到,这个简单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却日渐漫长,以至于他不得不辞去公职,将其作为一个“个体事业”。5年里,在对80多人的寻访过程中, 他倔强、百折不挠地坚持着,使许多紧闭了几十年的嘴终于张开———关于林昭,他们甚至对家人也很少提起。胡杰越来越认识到:找回林昭,重新审视她所生活的 那个时代,“对于今天的我们,绝对是一种精神财富”。

  林昭生活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了。对于中国的青年一代,仅仅过去不到半个世纪“反右”时期,似乎已成为一个“不曾存在”的时代。在他们的印象中,它甚至不如“秦始皇”和“唐太宗”那样为人所熟悉。

  然而历史总是要顽强地呈现出本来面目。冥冥之中,飞机机械师出身的胡杰,像组装上万个飞机零件一样,重新组装这段历史,重现那个被人遗忘的杰出的中国女性。

  这笔“财富”,现在以一部纪录片的形式,被无数人默默传看着,虽然它还尚未完成,还在不断地补充新的材料,不断地更新。纪录片引出泪水、震惊、愤慨和无尽的沉思。

林昭边笑边轻声告诉我:“我已经参加了组织……”

  林昭被枪杀时,胡杰只有10岁。他那时是一名在学校里高喊口号打倒老师的“红小兵”。

  “打倒反革命———”

  胡杰握紧拳头,向天空挥舞着。他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人是“反革命”,这三个字又代表了什么。如今再次回想当时的场景,他觉得可笑又无奈。林昭就在被小胡杰 要“打倒”的那群人之列。但在今天的胡杰看来,她的一生,却是最最坚定、最最“革命”的。这种革命精神,在她十几岁,面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时,便已萌发。

  在胡杰寻访到的一份林昭的档案中,有这样一段她家庭及历史情况的简略描述:

  母系苏州民革委员、政协委员,早年参加共产党,后又参加国民党,抗战时期偕同林昭一起坐过牢;父系伪官吏,反革命管制分子,管制期间畏罪自杀。

  这并非林昭家庭所有成员的实际情况。林昭,本名彭令昭,1932年生于苏州。

  她出生前5年,她的舅舅许金元,大革命时期中共江苏省的负责人,1927年“四·一二”事变中遇难,尸体被沉入长江。

  母亲许宪民,自16岁便在哥哥影响下投身革命。1946年,在史良的支持下,许宪民参加国民党伪国大竞选,并当选。在一系列有利身份的掩护下,她资助共产党地下电台的建立,提供收发电报的场所,并帮助地下党进行策反活动。

  林昭的父亲彭国彦,早年留学英国。1928年在国民政府举办的第一届县长考试中获第一名,随后被任命为苏州吴县县长。因为政清廉,不擅逢迎,只任两届便赋闲在家。日本投降后,他又任中央银行专员,按例可免费分得镏金一块,他却认为是不义之财,坚决拒收。

  “那个时期,这个家庭的情况非常有代表性。”胡杰说,“妈妈瞒着家人暗中帮助中共地下党;父亲虽然表面不声不响,但多次为中共地下党人开脱罪名;而他们的大女儿,虽然表面上在苏州教会学校上学,可暗地里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那时的林昭只有十五六岁,她依靠自己的辨别力,不仅积极猛烈地反抗国民党的腐朽统治,而且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找到了照亮前进道路的“火炬”。

  她的一位中学同学向胡杰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1948年9月的一天,令昭忽然来到我家,上楼进了我的房间。来不及坐下,她就说有事要告诉我,我问什么事?于是她就靠在我那扇房门旁,边笑边轻声告诉我:“我已经参加了组织……”

  这位同学注意到,林昭那天头发经过整理,发辫上扎着红绸带,上身穿着雪白的府绸衬衫,下面是蓝底白点的裙子,那双皮鞋也很光洁,她的眼睛光亮,脸上泛起红晕,整个人换了一副样子。

  这位同学立刻欣喜地小声说:“我也参加了组织。”

  那一天,两个年轻人面对面,兴奋地交谈着。两个人都面泛红光,心情异于平常。

  没过多久,彭令昭的名字出现在了苏州城防司令部的黑名单上。为保存实力,地下党组织黑名单上的人紧急转移。但林昭没有参加这次撤退。从此,她与地下党断了联系,也失去了那分好不容易得来的“荣誉”。

  “我一定要争取再次入党。”带着悔恨和自责,林昭在解放前夕报考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所学校———苏南新闻专科学校。这个纯洁的愿望,再也没能实现。

  那一年,她17岁。出于对时局的担忧,许宪民要求林昭出国留学,或报考北大。面对母亲“出去了就别再回来”的气话,林昭立下了“生不往来,死不吊孝”的字据,并把自己的父姓去掉,改名“林昭”,以示决绝。

“大约我们这类人参加革命,不着着实实碰几下钉子不会好”

  一年多后,林昭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幸运地,胡杰找到了林昭当年的朋友倪竞雄,从她保存的部分林昭的信中,了解到林昭当时对新生的祖国和政权的热情拥护与赞扬。

  “土改,谁都知道,是巩固祖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岗位是战斗岗位,这样一想,工作不努力,怎么对得起党和人民。”

  “现在我真是一无所求,就是对家庭的感情也淡多了。我心中只有一颗红星,我知道我在这里,他(毛泽东)却在北京或莫斯科,每一想起他,我便感到激动。”

  在信中,她多次将毛泽东称为“父亲”。

  土改队努力地工作着。为了让农民看到工作队的权威和力量,他们将地主放在冬天的水缸里,冻得彻夜嚎叫。林昭把这称为“冷酷的痛快”,认为只有这样的斗争,才能够显示改革的决心,灭掉地主的威风。

  在谈到“爱国主义”时,林昭写道:“对地主的仇恨是这样,对爱国主义也一样。这种爱与恨,也同样是我前进的力量。当我看到了志愿军的英勇战斗的故事,从纸 上的战云中探出头来,望一望窗外的恬静美丽的春天的田野,我就更加重一些对工作的责任心。这样的祖国,决不能让它受难。”

  那时只有19岁的林昭无法意识到,11年后,当她从上海提篮桥监狱的铁窗向外张望时,同样是这种“决不能让祖国受难”的情感,使她的目光望向了更远的未来,更广大的后代。

  土改工作是艰苦的,但林昭以此为乐。她的苦恼来自另外的方面。

  她的一些行为仍被认为具有小资情调,比如读的书,写的诗;她因率直地指出一些看不惯的事情,譬如有的人抛弃了乡下的原配妻子,娶了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而 遭到某些人报复性批判;她写信要求家里“交待”清楚他们的“罪过”,却被认为没有与反动家庭彻底划清界线;在几次大会上,她曾被公开点名批评,以至于她一 度想不通,想借生病的机会,回家休养……

  但林昭依然追求着“进步”。在一封长达6000字的信中,林昭这样写道:“大约我们这类人参加革命,不着着实实碰几下钉子不会好。一旦投入这洪炉不经烈火,不成器材……”

  “我要向上,我要向上!但旧社会的遗毒、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如石块般拖住我的脚向下沉,到什么时候才能战胜它们!”

  胡杰找到了一张林昭此时的照片,她将两条长长的辫子卷在耳后,晒得很黑,一身白衣,人很瘦,面色憔悴。她或许处于痛苦的折磨中吧,或许正为自己的“不上进”感到焦灼。

“今后宁可到河里、井里去死,决不再说违心话!”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虽然在文学方面基础深厚,但她还是选择了新闻专业,希望能成为毛泽东时代最优秀的记者。

  “她笑着,两条小辫子从后面挂出来,穿一件白色的衬衫,工人裤,剪裁得非常好,非常漂亮。”张玲,林昭北大的好友,向胡杰形容她记忆中的林昭:“大家都叫她林姑娘。我觉得她走起路来轻柔的样子,就像形容林黛玉的那几句词: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迎……”

  在这里,林昭疯狂地阅读了大量她喜欢的书籍,同学们常常看见她从图书馆抱出满满一怀的线装书。没人知道她阅读和思考的结果。她观察到现实生活并非如她想像 得美好,从而陷入了“爱与恨的一盆糨糊”。但在北大自由的空气中,她成长着,思考着。在想到自己曾亲自揭发过母亲的“罪行”时,她痛苦得哭出来,写信给母 亲发誓说:“今后宁可到河里、井里去死,决不再说违心话!”

  这种对亲情、对人性的反思和皈依,也许是林昭在北大最重要的思想转折。

  张元勋,林昭当年的北大同学,向胡杰讲述了林昭生活中的至关重要的一幕:

  那是1957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夜晚,在北大东门外的马路上,一场批判“大字报中的话是反革命煽动”的舌战正在展开。张元勋因为贴出了北大的第一张大字报, 而处于猛烈攻击的焦点,讨伐进行得“声嘶力竭,语无伦次”。这时,一名女学生跳上桌子,夜色中,她沉静的女中音使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今天晚上的会是什么会?是演讲会还是斗争会?斗争会是谈不上的,因为今天不需要斗争。斗争谁?张元勋吗?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们一斗?我们不是号召党外人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

  话音未落,一声怒吼从黑暗的人群中传来:“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女生反问道:“你是公检法吗?还是便衣密探?”她停了一下,接着说:“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武松杀了人还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何况我还没杀人。你记下来,我叫林昭。林,双木之林;昭,刀在口上之日!”

  人群中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她稍停,又说:“告诉你:今天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既然来了,就不考虑了!”

  那天深夜,林昭在未名湖畔对张元勋说:“这或者是个悲壮的祭日!这或者是个悲壮的祭坛!这或者是个悲壮的牺牲!或者会流血!但愿不流血!”

  在胡杰的考证中,林昭并非因为赞同张元勋的言论而跳上桌子为他申辩。她感到痛苦而无法理解的是,一些有思想、敢作敢为的同学被说成是“疯子”和“魔鬼”。 这段时期,她在日记中写道:“党啊,你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该最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过于偏激,说错了话,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呢?”

  这个夜晚成为林昭生活的转折点。不久,她成为北大800名右派分子之一(这个数字占当时北大学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还多),并因此永远没能毕业。

  “刀在口上之日”,这句精彩的即兴演讲,成为林昭短暂一生的缩写。

  “几乎所有的右派都检讨了。我知道的惟一一个不肯检讨的,就是林昭。”陈爱文,另一位北大“右派”回忆说:“不仅不检讨,还在会上公开顶撞。有人对她说,你是什么观点,讲出来。林昭回答: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和睦,和蔼,不要这样咬人!”

  “平心而论,林昭那时的言论,实际上都是常识。”林昭的另一名同班同学在接受胡杰的采访时说。这名同学一直是“左派”,但林昭心无芥蒂,仍然同他谈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他“都没敢吭声”,也“从来没和别人谈过”。

  “但我们那时处于历史的低谷,把常识说出来,就是反革命。”面对胡杰,他激动地挥着右手,一遍遍地重复:“实际上就是这样:说出常识就是反革命!”

  这名“左派”同学在经过长时间考虑后,同意接受胡杰的采访。

  这位70多岁的老人,电话里沉稳平静,在为胡杰打开家门的那一刹那,却突然嚎啕痛哭。他哽咽着对惊呆的胡杰说:“马克思说: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他顿了顿:“我觉得,林昭就是一个有着那样骨气的人。”

“现在我想通了,这不单是我个人的命运问题。”

  林昭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有骨气”。她被划为“右派”后,曾经自杀,也曾痛苦得失眠。但在众人都没有意识到时,这个娇滴滴的林姑娘,却慢慢地在内心生长出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

  1958年的一天,北大“右派”刘发清在校门口碰到了林昭,被强拉出去吃饭。他没精打采地坐在林昭面前,愁眉苦脸地吃不下去。林昭边吃边咯咯地笑着,告诉他:她当“右派”之初,也不吃,也不睡,人们只见她流泪,却不知她心里在流血。

  她突然停住了筷子,说:“现在我想通了。这不单是我个人的命运问题,北大划了那么多右派,全国划了多少?”她清瘦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反右斗争还在 全国进行,它的性质、它的意义、它的后果、它对我们国家、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教训?我现在还搞不清楚。但我要认真思考,找寻答案……”

  谁也不知道,林昭寻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此后两年,林昭先是在北大苗圃劳动,随着北大新闻系并入人民大学,林昭也转到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监督劳动。在那里, 她结识了另一位右派,开始了一段遭到官方反对的恋情,在申请结婚未果后,男方被发配新疆劳改,林昭也因病被母亲接回了上海。

  刘发清再次与林昭发生联系,已是两年后在甘肃某地劳动时。那是1960年,他的口粮已减至每月20斤,没有菜,没有任何副食,每顿全靠一块三两多的玉米面 馒头。因为饿得全身浮肿,他甚至把医药室的药都吃光了,而周围的村庄,更是“饿殍遍野”,“晚上可以听见遍地的哭声”。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林昭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面夹了一个小纸包。他打开一看———惊呆了。

  “一张粮票,两张粮票,三张粮票……”在胡杰的镜头前,他含着泪,一张张地数着,好像那些粮票现在仍在他手中:“啊,一共是七张粮票,每张都是5斤的全国通用粮票。看到这些粮票,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林昭在信中说:我知道你很困难,我也很困难,但是我很瘦,而且吃得很少。因此把过去节约下来的这一点粮票寄给你……

  刘发清连忙回信以示感谢,还真诚地敦促她要“认真改造,早日回到人民怀抱”。

  林昭的回信很简单:吾与足下同舟人也,舟若靠岸,吾亦可登。

  靠着林昭支援的这些粮票,刘发清每天多加了半斤粮食,撑过了最艰难的两个多月。但就在他的浮肿渐渐消退时,林昭的信件消失了。

  1960年10月,林昭因涉嫌参与地下刊物《星火》,在苏州被捕。她的父亲当时已被打为历史反革命,靠糊火柴盒为生。得知心爱的女儿入狱后,自杀身亡。

  “我们都预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但是就觉得,不做不行啊!”另一位因《星火》案获罪的人士,在肝癌第一次手术出院后,瞒着家人接受了胡杰的采访。他已是 满头白发,瘦骨嶙峋,虚弱地坐在椅子上,一个劲儿摇着头说:“鲁迅先生说,总要有第一个人出来喊啊!如果一个民族到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真话,这个民族就没 有希望了。”

  “被划为右派到被捕前,林昭其实是很低调的。她对当时的政策有看法,但并不完全赞成激烈的反对的方式。”经过多方查证,胡杰没有找到林昭直接参与《星火》 编辑出版工作的证据。她被捕的直接原因,是《星火》刊登了一首她的长诗《普罗米修士受难的一日》。由于主创人员纷纷入狱,这本刊物只出版一期便宣告夭折。

  “但是,入狱似乎给了林昭一个充分的理由,要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勇烈的方式。”

“我仍然察见到,还不完全忽略你们身上,偶然有机会显露出的人性闪光”

  林昭开始了她近8年的牢狱生活。

  8年中,被剥夺了笔和纸的林昭,用竹签、发卡等物,千百次地戳破皮肉,在墙壁、衬衫和床单上,用鲜血写了20余万字的文章和诗歌,反对奴役人的状况,控诉 不自由的生活,批判让人流血的制度。这些借鲜血喷涌而出的文字,或许正是几年前,她还在北大校园里时,下决心认真思考并努力找寻的答案。

  林昭这样写道:“每当我沉痛悲愤地想到……人们,特别是我同时代的人,中国的青春代……怎样地受难,想到这荒谬情况的延续,是如何断送着民族的正气和增长着人类的不安,更如何玷污着祖国的名字,而加剧着时代的动荡,这个年轻人,还能不急躁吗?……

  “诚然,我们不惜牺牲,甚至不避流血,可是,像这样一种自由的生活,到底能不能以血洗的方法,使它在血泊中建立起来呢?中国人的血历来不是流得太少,而是 太多。即使在中国这么一片深厚的中世纪遗址之上,政治斗争是不是也有可能,以一种比较文明的形式进行,而不必诉诸流血呢?”

  在一份林昭服刑期间重新犯罪的记录中,这样写道:“林犯关押几年来,一贯拒不接受教育,书写了大量的反动血书,虽经工作人员多方教育,并采取了单独关押,专人负责管教,家属规劝等一系列管教措施,但林犯死不悔改,公开扬言:永远不放弃宗旨而改变立场。”

  她的宗旨和立场的确从未改变。无论是革命时期、土改时期,还是反右之后,她所追求的只是:自由、平等、友爱、和睦。狱中的林昭重新找回了少年时期的信仰,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人性!

  这两个简单的字,不仅是她为“右派”辩护的理由,也成为服刑时期她进行血的反抗的最终目的。

  “光是镣铐一事,人们就不知玩出了多少花样来。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最最惨无人道酷无人理的是,无论在我绝食中,在我胃炎发病痛得死 去活来时,乃至在妇女生理特殊的情况下,不仅从来未为我解除过镣铐,甚至从来没有减轻,比如两副镣铐中暂除掉一副……”

  可就是在这惨无人道的处境下,这个柔弱的女子依然给迫害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向你们,我的检察官阁下,恭敬地献上一朵玫瑰花。这是最有礼貌的抗议,无声无息,温和而又文雅。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

  “先生们,人性———这就是人心啊!为什么我要怀抱着,乃至对你们怀抱着一份人性,这么一份人心呢?……我仍然察见到,还不完全忽略你们身上,偶然有机会显露出的人性闪光,从而察见到你们的心灵深处,还多少保有未尽泯灭的人性。在那个时候,我更加悲痛地哭了……”

  这就是林昭的立场和宗旨———为了他人不流血,为了他人能找回“作为人的一切”,她宁愿流尽自己的血,只要“一息沿存,此生宁坐穿牢底,决不稍负初愿,稍改初志!”

  这些血书能够最终保留下来,并传递到胡杰手上,有赖于数位“具有人性”的公安干警。至今,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有人告诉胡杰,他们中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张元勋,是胡杰采访到的惟一一位见过狱中林昭的人。1966年5月,张元勋结束了自己的7年刑期后,以未婚夫的名义,去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了林昭。监狱同意他与林昭见面的条件是:说服林昭翻然悔悟,好好改造。

  “我给她买了些奶粉和蛋糕,每件物品,包括蛋糕,武警都用铁扦子一个个插进去检查。

  “进来十几个武警,每个都带着枪,这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接见场面。又有脚步响,林昭来了,一个女狱医搀着她,后面有两个武警带枪跟着。

  “她穿一件白色衬衣,很脏。外面披着夹的外套,也很破旧。手里抱着一个破布包。头发很长,最明显的是,三分之一的头发都白了。头上顶了一块手绢,上面是血写的字———冤!

  “她一进门,站住了,看见我,嫣然一笑。整个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后来别人告诉我,从来没见她这么笑过。

  “她对我说:我现在趁此机会告诉你,万一有一天我死了,母亲、弟弟和妹妹都是弱者,请你多多关照他们,他们太可怜了,千万千万。说完,她就哭了。”

  临别时,林昭搜遍她的破布包,送给张元勋一件礼物。张元勋拿在手中定睛一看:是一帆用玻璃纸叠成的小船,白色的帆,鲜黄色的船身和桅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一下子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留下这段历史的记录,对我们的未来很重要”

  20多年后,风浪归于平静,沧海上的那一叶白帆却永远消失了,但风浪带来的恐惧却并没有消失。

  林昭当年的朋友和同学,如今都已是古稀老人。寻找并说服他们,接受这样一部历史纪录片的拍摄,就像他们幸存于那个时代一样艰难。

  面对胡杰,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是:“你是谁?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他们面前的这个40多岁的汉子,当过兵,身体强壮,一脸大胡子,既拿不出介绍信,也没有工作证明。他只是一再诚恳而温和地说:“留下这段历史的记录,对我们的未来很重要。”

  一个初次接待胡杰的人,把他关在防盗门外,隔着铁栅栏,严厉而冷漠地说了40分钟拒绝的话。他最后打开门时,只说了一句:“如果不是因为林昭,我绝对不会让你跨进这个门一步。”

  另一个最初很坚决地拒绝了胡杰的人,答应在胡杰离开前最后与他见一面。胡杰并没有再次要求他回忆林昭,而是同他聊起了从小到大的生活:参军,去朝鲜战场, 因家庭出身不好被打成右派,在农场劳动……老人说着说着,突然老泪纵横。他亲眼看见许多人被饿死,他和另外几个还算强壮的人负责把死人拉出去埋掉,但第二 天再去时,都会发现新坟都被刨开了,那是周围的老百姓来偷走裹尸的棉被和死者的衣物。

  之后,他离开了农场,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被“保外就医”的林昭。没过多久,便因与林昭相识,开始了另外一次服刑……”

  “我要开始拍!”胡杰擦擦溢满眼眶的泪水,坚定地说。

  对方默默地点点头。这一天,他们在胡杰住的简陋的旅馆聊了五六个小时。直到离开时,这个人才承认,他本来打算一字不吐,来挨胡杰一顿臭骂,然后便坦然回家的。“绝不能让我的孩子知道这段痛苦的经历。”不止一位受访者这样对胡杰说,“太残忍了。”

  “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另一位老人讲述了自己在狱中的遭遇后反问道。他只不过因为说了几句至今仍坚信是正确的话,被以反革命罪判处入狱14年,和杀人犯关在一起。

  “没有人是天生的右派。”这位老人说,“是我们亲眼看到老百姓冻死、饿死,让我们认识到中央的政策有问题。难道我们不应该说出真相吗?我们当时对党和国家是有深切感情的呀!”

  他突然笑了,有点神秘地问:“你说,把这些说出来有什么意义?教训吗?”他顿了顿,“给谁的教训?”

  虽然都在拒绝,可一旦开始了回忆,这些人便陷入不可控制的激动。

  “不,大多数人不哭。”胡杰说,“过去的经历,使他们变得都很硬。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表情和情绪,会让听到的人想哭。”

  沈泽宜,林昭北大的同学,和张元勋共同创作的诗歌《是时候了》,成为1957年北大张贴的第一张大字报。胡杰在湖州一处狭小的住屋里找到了沈泽宜。沈泽宜 缺了几颗牙齿,头发稀少花白,坐在一把竹椅上,在昏暗的光线下,点燃一支烟,背诵他为纪念林昭写的一首诗,双眉不时紧蹙,目光神往而忧伤: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会想起,山那边的一盏灯。在冷雾凄迷的夜晚,在白茫茫的雪地中央,孤独地、美丽的、凛然不可侵犯地亮着,以她的光,尽可能远地摒弃着黑暗……”

  甘粹,林昭那段被中断的恋情的男友,1979年平反后回到北京。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音乐人帮助,将林昭当年创作的一首歌的词曲记录下来。

  胡杰找到他那天,天飘着雪花儿,老人坐在局促的小屋中,用二胡一遍遍地拉着这首他们年轻时共同歌唱过的《呼唤》:“在暴风雨的夜,我怀念着你,窗外是夜,怒吼的风,淋漓的雨滴,但是我的心啊,飞出去寻找你……”

  当所有人的“罪行”被一纸文书宣告平反时,他们已年近半百。他们在牢狱中度过了最有创造力和智慧最发达的年华。

  林昭看不到这一天。

  1968年4月29日,她被枪决于上海龙华机场。第二天,一名警察到林昭家里,说了三句话:“我是上海市公安局的。林昭已在4月29日被枪决。家属要交5分钱子弹费。”

  母亲许宪民听到后,立刻晕倒在地。有人说,她不久后就疯了。7年后,这个当年坚定的抗日分子、热情帮助过共产党革命的民主人士,死在上海外滩街头。

  她的亲友后来从一位狱医的口中得知,林昭被枪决那天,是从提篮桥监狱卫生所的病床上被拖走的。来人高喊:“死不改悔的反革命,你的末日到了!”她一直在咳血,但始终在反抗与呼喊。这位狱医吓得躲进隔壁的病房,听到林昭叫他的名字,对他道“永别”。

  此前,在宣判罪行的判决书上,林昭愤然写下《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血书。12年后,她的预言应验了。

  1980年8月,上海高级法院以“沪高刑复字435号判决书”宣告林昭无罪,结论为“这是一次冤杀无辜”。

  但林昭的大部分朋友是在中央为右派平反后,开始内心平静地相互联系时,方知林昭早已不在人世。北大的部分同学和老师在那一年年底为林昭召开了追悼会,没有骨灰,只摆放了一束林昭的头发,和一张遗像。照片上,林昭梳着两条麻花辫,双眼沉静、忧伤而略带笑意。

  在这个追悼会上,出现了一副无字的挽联———

  上联是:?下联是:!

  事隔20多年,当胡杰再次追寻那个充满了回忆的悲恸与无奈的惋惜的场面时,却无人能回忆起这副挽联的作者,但他们都承认,这的确是对林昭一生最好的诠释与哀悼,或许,也是对他们所共同经历过的那个时代,一副含义最为深刻的挽联。

  5年来,胡杰并不孤独。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他提供经济援助,或尽自己所能寻找线索。在这支日渐庞大的队伍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声名显赫的中年人,更多的,是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其中许多人,胡杰从未与他们见过面,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1981年初,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社长穆青等人写的长篇报道《历史的审判》,里面简要记述了林昭的命运,“她就义的详细经过至今无从查考”。但穆青“解释”了胡杰们这样做的意义———

  也许在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对上述这一切将难以置信,但不幸的是,它确实是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中的事实。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曾经为它感到极度的 羞耻。请不要轻视这种羞耻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羞耻已经是一种革命”,“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全民族都真正感到了羞耻,那它就会像一头准备向 前扑去而往后退缩的狮子”。

  有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Friday, April 3, 2009

Childhood Dreams

When I was a boy, I (always be) had been asked what is you dream? I don't know what I said. Maybe It's such as 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or other great professions.But I don't think I know what the scientist means when I answered this question.Because I never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seriously.

When I grow up , I forget the dreams. When I (go) go to the school,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my life is score.People ( always says) say if you get high score you will have good future. Although I don't agree with them, the score (put) puts big pressure on me.

When I begin work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money. All the people around me (are try them best)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earn money. (All way is great if it can) All the ways are great if they can make money,even it's dangerous, it's illegal. When I talk with my classmates,(the main topic is) the topics are about money, house. We never talk about the life,the dream.

Last year, I watch (the) a speech -- The Last Lecture, learned the story about Landy Pausch.It's an inspired story. Pausch has a lots of dreams,the amazing thing is he have fulfilled most of his dreams before he died. What a life about this. I'm so appreciated the life that live with dreams.

One day a friend ask me a question what is you dream. I said my dream is windy,it (never be come true) will never become true.I haven't thought about the question. What's my dream? What life is my desire for ? My actually dreams is live in a peace,fair society. To be a great Software Architecture or Database Architectu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for me is take all my passion to fulfill it.

PS: Thanks to wang ying for pointing out grammar mistakes in the article. :)

懒惰是我的绝症

最近很少更新blog,主要原因是自己对文字的组织能力有欠缺,无法将想写的事情组织好。或许如李笑来老师所说的,这是由于自己写得少的缘故吧。我比较懒,不愿花时间来写下自己的想法,因为要写好一个东西是要花时间的。既然找到了原因,那就努力改进吧,希望自己也能慢慢写出一此让自己满意的文字来。

半个月前搬家了,现在自己单独住一个房间。这套房子里面还住着另外三个人,其中有一对情侣,对于他们,我都不熟悉,平时也不怎么交谈。虽然与人交流比较少,但是我仍然感觉很爽。一个人住并没有感觉到孤独,我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世界,并不需要外人帮我消灭时间。每天都在看书,听歌中度过,感觉很充实。每天都很有计划的完成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慢慢地减少对体育等让我分心的事情的关注了。最近一段时间里面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急于想要成功,而是想着把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我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方法,只要坚持自己的方法,成功不过是生活的附属物,而这个过程才是我要的生活。这些都要感谢李笑来老师的那些文章。

最近的阅读量非常大,在公司里并不忙,于是花了大量时间来阅读各种感兴趣的东西。最近接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如何思考,这是在刘未鹏博客中看到的。 对于我来说这不算是全新的领域,因为之前我也隐隐地体会到这方面的东西,只是从来没有深入去想过。比如我就对于以前课本上数学方面的课程中只给定理和结论,不给该定理产生的原因和推理,演进过程很有意见。最近正在读这些这方面的书,了解思唯的过程,了解思考问题的方式。最近两年在一些维护性的项目上面也一起在总结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数学和计算机底层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那些定理,算法后面的思考推理过程。 或许是天性使然,我对于某样事物背后的动作机制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并没有对感兴趣的事物要个说法。 克服懒惰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Saturday, March 21, 2009

现实的困局

最近心情非常不好,很无奈。对目前的工作已经感到非常的厌烦,严重的心理疲劳。
我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但是目前的工作和我想要的完全相悖。每天都在不断的浪费时间,不断做着没有多大价值的琐事。回过头看一下这两年的工作经历,发现我做的事情并没有多大价值。这些事情本身价值就不大,而我也没从中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些工作经历写在简历上,发现没有一点说明价值。即使你技术确切不错,对技术的某些方面理解很深,但是你的工作经历并不能支撑你拥有这些能力的论剧。
前两周让两个朋友内推过,也和猎头联系过,但是,在看过我的简历之后都没有音讯。是简历没写好? 或许是,但是我的简历模板是一位资深猎头给的。 我发现我的优点在简历上都无法通过工作经历来提供证明,因为这两年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多少亮点。我的那些优势都是通过工作之余自学的。发现工作了两年,要换一个合适的工作仍然很难,怎么办?
最近看到一个贴,里面有一句让我为之一震:你可能只是公司用来填坑的。 我发现原来我就是来为公司填坑的。联想到我们组这两年先后走了10多个人,我们组现在才8个人,很多人都是呆了1,2个月就走人的,甚至还有只呆了几天就走的。这些都证明我现在的职位不过是一个坑,而我是那个被填坑的人。以前转正时就和部门总监谈过写代码太少,当时他给的承诺是过一两年会调岗,几次年度考核也谈到这个问题,当时他们都承诺会改变。但是现在看来那不过是当时为了留人的一个谎言。我当时太天真了,虽然看出了工作内容并没多少价值,但是总没法下定决心走,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改变。现在发现是越陷越深,但是我仍然是那只温水中的青蛙,无法跳出去。

Sunday, March 8, 2009

Oasis演唱会,一个没有实现的梦

昨天去东亚票务退掉了Oasis演唱会的门票,关于Oasis演唱会的事情也算是完结了。
这一切就当作是一个梦,我曾经欣喜地发现这个梦要圆了,甚至有点庆幸自己是不是太幸运,但是结局却只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梦。还是继续在Vedio里面感受Oasis的激情吧。

去年1月份开始彻底喜欢上Oasis这个乐队。当时用AMule下载了几张他们的专辑,也下载了两个现场演唱会的Vedio。非常喜欢演唱会里面全场合唱Don't look back in anger时的情形,那个气氛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时就幻想某一天能亲临现场,和其它Oasis迷们一起唱这首歌。

今年1月份的时候在豆瓣加入了Oasis小组。3天之后就看到消息--Oasis要来上海开演唱会了。先是流言,几天之后这个消息被证实。不过当时我心里有一丝丝的忧虑,对于Oasis能否顺利成行表示担忧。因为我曾经在某个音乐评论家的博客上看到过一种说法:文化部有一个国外艺人黑名单, 这些人很难到中国演出,其中Oasis就在其中。几天后票务公司开始正式接受订购,于是我赶紧去EMMA票务订购了一张票。又是若干天的等待,收到票务的电话,给了我一个订单号,让我凭订单号去拿票。几天后最终还是通过快递的方式拿到了票,当时非常开心,有一种梦想就要实现的一种幸福感。

这段时间豆瓣Oasis小组也很活跃,有人贴出了演唱会曲目单。Don't look back in anger在这份曲目单,我甚至都能想像出大家一起合唱这首歌时陶醉的情形。这段时间每天都听这些歌,背歌词,希望在演唱会时能够跟着Noel一起唱完每一首歌。我把The importance of idel,The masterplan, Supersonic,wonderwall等歌的歌词都背得很熟。这时我心里希望时间快点过去,Oasis快点来,然后把这个演唱会顺序举办完。因为我知道呆的时间越长,变故越多。

最终变故还是来了。大概是2月底在豆瓣上看到消息,演唱可能消息。一天之后,这个消息被证实。在豆瓣小组里面,大家都在猜原因。这时我已经猜到原因了,心里很平静,因为之前就有心理准备。又是几天之后,接到EMMA票务发来的短信,让我去退票。好了,梦到现在为止终于还是无法实现。

对于Neol在97年参加那次演出的事情我不想做什么评论。对于ZF这种作为只让我更加憎恨它。但是现在我不想被这种憎恨搅乱我的生活,我会慢慢平静心情,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为了在我今后的人生中,尽量少看到这个恶心的ZF做出这种让我愤怒的事情,我只能努力逃避。我现在只恨自己生在这个国家,而这个国家由一群猪在管理着。 这群猪和<<动物庄园>>里面的猪一样可恶,一样无耻。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But all the things that you've seen
will slowly fade away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时间流逝,带不走理想

最近一直在使用Twitter,Follow了许多人。各位推友们的活跃让我得到了非常多即时的,有趣的信息,有些信息是从正常途径很难得到的。很多有趣信息在Twitter上在极快的速度传播,这就是Twitter这种微博客的魅力。
最近最大的一个发现是知道了二0年前那件事件的主角之一的博客。以前看的纪录片中有对他采访片段,他当时的言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的言语中让我认识到,在那个狂热的时代,他仍然保持着冷静和理性,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非常可贵。 转眼间二0年过年了,没想到今天能如此亲近地看到他的blog,这让我感觉世界真的是平的。看纪录片的时候,觉得里面的人物自己很远,现在却可以通过blog感受到鲜活的他。这让我意识到或许历史并不仅仅在书本和影像中,我们每天也都在创造着历史。 他blog里的文字仍然不失冷静,理性,他仍然坚持理想。这就是最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吧。
从他的博客中看到了他的近照,现在已经是中年汉子了,和印象中的那个清痩的青年又了很大的区别。不知道这些年他过得怎么样,他的家人是否一切都好。他的博客写了他去剑桥演讲了,很多中国学生去听了他的演讲,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也没有被扔“和鞋”。人民终究还是会理解他们当年的决定的。祝福所有为了中国的民主自由努力的人民都幸福,也希望这个愿望能早日实现。

ps:另外一名在美国的五尔XX老师在网易的博客没开一天就被和谐了。

Monday, January 19, 2009

回家过年

很久没有更新,写一下最近的一些事情。
最近开始每天晚上花1个小时学英语,目前还没看到明显效果,但是我相信坚持会有成效。

明天要回家了,票是从黄牛手上买的,当然加价是肯定的,不过还是在我的心理承受范围。坐的是动车1等座,不过时间点并不好,明天下午3点的车,到南昌要晚上8点半,希望这时能有车回家,否则还得找地方住一晚。

体检结果下来了,一切正常,除了要求我去配眼镜。于是上个周末去配了眼镜,花钱不少,不过眼镜质量还算满意。

今天下午公司开下半年总结大会,意外的发现自己被评选上“部门年度优秀员工”。对我自己而言,我认为这个奖给我受之有愧。在公司里面极少时间是100%将注意力聚中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是在看自己要学东西。 或许是天性使然,发现我很难完全的融入一个环境,也可能是现在我对现在在公司的角色并不喜欢,导致无法全身心地投入。 是改变自己适应公司的环境还是坚持自己的性格找个合适的公司,这是个问题。另外最近对编程又重新有了兴趣,不过Oracle仍然是我的长远目标。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性格测试的贴子,测试出来仍然是我现在相信我是完美主义者了。这一点我以前一直都在否认,一直认为自己不过是有点理想主义,现在我相信我确实是完美主义者,不习惯于妥协。这或许也是我至今都无法找到女朋友的原因。

另外前几天做了个决定,过完年之后准备自己弄一个独立博客。过完年来慢慢开始整理这些事情。

Saturday, January 10, 2009

《日子》

日子
    
  
  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
  
  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
  
  信投进邮箱 默默地站一会儿
  
  风中打量着行人 毫无顾忌
  
  留意着霓虹灯闪烁的橱窗
  
  电话间里投进一枚硬币
  
  问桥下钓鱼的老头要支香烟
  
  河上的轮船拉响了空旷的汽笛
  
  在剧场门口幽暗的穿衣镜前
  
  透过烟雾凝视着自己
  
  当窗帘隔绝了星海的喧嚣
  
  灯下翻开褪色的照片和字迹

Friday, January 9, 2009

拒绝掠夺,从税开始

献给中国公民的新年礼物

January 2, 2009 – 19:09 本文点击量:1,270 pv

  “拒绝掠夺,从税开始”(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出品)

  一、人人都是纳税人,税收的用途是购买政府服务

  【常识一】

  “中国政府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经过大量错误观念的洗礼才能带着用愚蠢武装好的头脑进入大学和社会。很多人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是我们交的税养活了政府,而不是政府养活了我们。

  税收的本质是养活政府,使其提供公共物品,例如公路、消防、治安、环保等。现代社会中,税收体现的是政府和大众之间的交易关系,而不是掠夺、欺骗与合法暴力。税收给大家提供了必需公共物品的同时,也提高了商品成本和价格,造成工资下降、企业利润减少和经济困难的倾向。

  【常识二】

  “你一个不纳税的学生,有什么权力对政策说三道四?”

  很多人在税收问题上非常无知,他们缴纳很多税收,却一无所觉。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经常被当成税收的全部,但实际上,它只占中国税收总额的10%不到。

  在个人所得税之外,中国有20多个大税种及其分支。这些税收,有一些不一定收在每个人头上,但是通过市场,都会通过价格将传递给每一个人。比如 向某个行业的全体生产者,如家电制造商收税,这些税收会传递到制造的商品价格上,最终由每个消费者买单。根据微观经济学,如果不考虑其它干扰因素,向生产 者收税的效果和向消费者收税的税负效果是一样的。向公司征税就是向消费者征税。每个人购买商品时,所交的税不仅仅是增值税——这同样是一个典型误解,其实 公司交的所有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关税……最终都会通过市场价格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

  ·你去餐馆吃饭,最后结账时不论多少,餐费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

  ·一袋价格为2元的盐,包含大约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

  ·如果花100元买一瓶化妆品,其中除14.53元的增值税外,还包含25.64元的消费税和4.02元的城建税。

  总之,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哪怕是乞丐,只要有购买行为,就免不了交税。在其它国家,这些包含在商品里的税收都会打在账单上,而中国没有。这就使得大多数人认识不到商品含税,即便知道,也不清楚含了多少税。

  二、税负的痛苦取决于政府如何使用税收,而不是税率。

  在发达国家中,有高税国家,比如瑞典,税收占GDP的51%,也有低税国家,比如美国,税收占GDP的27%。为什么它们的差距如此之大?而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它们的生活水平却差异不大?中国的税收只占GDP的20%,为什么人们却怨声载道?

  【常识三】

  税收的根本目的是用于购买公共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它需要拨出其中的一部分来给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发工资。后者是使用税收的社会成本,它的数额越高,税的无效消耗越重。

  在发达国家中,无论是高税还是低税,税收的主要用途都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一般公共服务。这些功能一般占税收总额的70-80%。而政 府成本相对较少。中国正好相反,看不起病,交不起学费,很难领到失业救济。在中国,这些支出的比例只占税收总额的25%,大量的税收被政府自身消耗和浪 费。

  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冯培恩委员列举了部分政府浪费行为:

  ·公务用车浪费——我国目前大约有400万辆公车,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

  对比:德国首都柏林,公务用车一共92辆,其中专车不到30辆,很多车仅用于运送文件。在芬兰中央政府,只有总理和外交、内务、国防部长有固定公车。

  ·公款吃喝消费——粗略统计,公款吃喝每年不少于2000个亿,至少吃掉一个三峡工程。

  ·公费出国消费——近年来官员出国考察和培训热在各地持续升温,目前我国官员公费出国一年耗资已经超过3000亿元。这些培训实为旅游。

  在法国巴黎,奢侈品店里几乎都设有中文导购,专门接待每年从中国前来购物的官员和官太太。在南非,当地华人协会抱怨说,每年有200到300个中国公务团体前来游山玩水。令他们疲于接待,估算一年起码消费5000万。

  ·政府会议浪费——例如西部某县2003年召开涉及乡镇的会议达375次,其中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95次,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召开的会议147次,县级各部门自行召开会议117次。

  ·“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一些政府举债建设超豪华大广场、大剧院、大体育馆、大机场、高尔夫球场等。还有,一个省级贫困县政府的办公 楼耗资7000多万元,相当于全县年财政收入的1/3;西部一个镇建起了形似天安门城楼的办公楼;南部一个只有7个村干部的村委会,耗资400多万元兴建 办公楼。

  对比:在美国,找政府部门,外地人得带上地图按地址寻找。因为政府部门常为小型平房或直接租用民宅。与中国地市政府的高楼大厦,深院围墙,警察站岗的一目了然,迥然不同。

  【常识四】

  在中国,除了税收以外,政府还有其它收入,包括行政收费,预算外收入,垄断行业收入以及腐败收入。这四项金额加起来几乎与合法税收总额相当。从而使得中国实际迈入了高税国家的行列。而与其它高税高福利国家相反的是,中国的社会福利却少得可怜。

  ·行政收费

  根据2005年经济普查,中国的行政收费中工商、质监、城管、消防、交通五个部门,加上法院,共收取费用9724亿。全体政府部门大约收取行政 费用12500亿。相当于提高了约30%的税收。除税务部门以外,全国各种部门通过行政法规、文件通知等“合法”收费就有上千种。(收费条目详情请翻阅手 册)而违法的苛捐杂税更是多如牛毛。民间有“一税轻、二税重、三费四费无底洞”的说法来描述这种现象。

  【故事一】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在2006年的一项调查中,问过一个小饭馆的老板,除税收外,还需向政府缴纳多少费用。老板拿出了缴费单,单子上显示,一共有19个部门,收取了69项费用。

  【故事二】

  政协委员王超斌举例说,他公司旗下的任何一个正常房地产开发项目,从开始获取土地,到竣工结算备案,跑部门、交费用、盖章,贯穿始终。从征地开 始,到把楼房建成,让购房者入住,王超斌的公司管理人员乃至王超斌本人,要跑遍25个局、委的80多个科室,共缴纳50多项费用。A大厦项目从规划局到建 委部门这个审批阶段就已经发生14项费用,总金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 其它房地产公司,老板未必有王超斌这样的高级身份,所需要的费用和受到的刁难更多,往往超过百项。

  在目前中国的房价中,实际上大约有55%是交给政府的税费。税收占10%,土地费用30%,奥秘无穷的“其它”费用则占去15%-20%。天价房和豆腐渣工程也由此而生。这还没有算上贿赂等腐败费用。

  ·预算外收入

  除了收费以外,中国的地方政府还有一个重大的预算外收入,就是土地,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6年全国的土地出让金约为7700亿,与土地出 让价格相比,农民的土地补偿金额大约只有10%。政府净收益7000亿,相当于提高了近20%的税收。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成为了政府的摇钱树和财政支 柱。

  ·垄断收入和腐败收入

  在正常税收之外,政府还掌握了一些垄断企业,包括电信、石油、金融等。这些垄断企业通过政府保护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巨额利润,除掉交税和自用以外,还剩余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给政府官员摊销费用。几乎每个垄断企业背后都供养了一大批官员,互为背景,相互支援。

  腐败收入则是更难预测的一部分收入,学者们的估计一般在每年3000亿到10000亿之间。即便这个可以说是恐怖的估算数额,怕是也和民间的感受相去甚远。

  【故事三】

  2009年全国公务员考试,报名者多达百万,而残联一个职位,竞争者达4500人。供需比年年提高,且报考人员很多是能够在社会上找到高薪工作 的高学历者。公务员的火热折射出其畸形的待遇。如果一个社会,高水平,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都去做公务员,去消耗纳税人财富,而不是成为生产财富的企业家 和工人,那么这个社会就很难有高质量的财富增长。

  三、如果纳税人对税收使用无法监管,那么纳税并不光荣。

  如果黑社会收保护费时高喊“交保护费光荣”,你一定会觉得很可笑。政府税收之所以与黑社会的保护费有区别,并不是因为政府行使的是合法暴力,而是因为交给政府的税收可以监督。

  【故事四】

  阜阳市政府兴建了豪华办公楼,被称为“白宫”。纳税人李国福将办公大楼的照片放在了网上,并多次到北京举报建造办公楼的区委书记张治安。对此,网民议论纷纷。随后,李国福被逮捕,并在见律师之前的几小时内死在了监狱里。经检察院鉴定,系“正常死亡”。

  【故事五】

  在北京生活的69岁老汉付达信,由于无钱养老,在北京火车站抢劫后,站在原地等待警察的到来。被抓获后,法官判他2年有期徒刑,他非常不满,要求加到五年。在监狱里,他吃到了两年来的第一顿肉。三个多月后,他足足胖了十斤。并考虑出狱后继续靠抢劫入狱养老。

  【常识五】

  只有政府首先依照合法的程序,在纳税人同意的情况下,确定税收的种类和额度,然后才谈得上公民的纳税义务。对于未经合法程序确立的税收,公民本 不应有任何纳税的义务,也更谈不上什么纳税意识。对此,人们往往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偷税漏税,或者是为了少缴税向有关官员行贿。单方面制定的 税收不可能在社会中具有任何权威性和正当性。如果纳税人被强制征税,他们也就普遍不以偷税为耻,也不以为此而行贿为耻。

  税收是一项纳税人购买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契约,既然是契约,就需要公民的授权才能征税。因此现代国家都有一整套的公民授权、监督、运作税收的方 案。而中国的税收往往是行政部门主导,制定和征税成为行政部门不可控制的权力,各种税收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混乱不堪。而人大只有理论上的预算审批 权,没有修改和调整权。并且由于人大在中国的实际运作中普遍处于弱势,收税就成了政府单方面决定的事。

  【故事六】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政府的预算外支出大约与预算内支出相当,占据支出额的50%左右。这部分支出严重影响了公共财政的有效性。

  至于预算内支出的审计复核,也几乎无效。这涉及到中国人大代表选举本身的弊端。人大代表对于国家事务实际没有决定权也没有监督权,没有责任心, 很难做到向纳税人负责。海淀区人大代表许志永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在2004年海淀区人大会议时,列出政府财政预算,要人大表决。其中,不到60亿元的预算 中,居然有12.6亿属于“其他”支出。“其他”是什么意思?谁也不知道。最后在他的异议下,财政局修改了预算报告。但是到了2006年人大会议时,问题 依然如故。代表们根本连详细的预算都拿不到,甚至连看都没有看,就举手通过。与会的将近四百名代表,在绝大部分人没有看见预算的情况下就投了赞成票,只有 两人投了弃权票。很多代表既不为纳税人考虑,也不认为自己是纳税人选出,极端地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任意截留税收的情况非常普遍,在预算支出外有 意留下大量预算外资金,成为各级政府的潜规则,无人过问。

  很多人深为中国人的纳税意识忧虑,他们希望中国人像其它国家的公民那样,积极、主动地去税务部门交税。他们提出“纳税光荣”、“纳税是公民的义 务”等各式各样的口号,甚至编入了教科书,但收效甚微。人们往往更愿意采取偷税漏税,向官员行贿的方式来逃避税收。这是为什么呢?

  ·不把税收建立在纳税人同意的基础上,靠暴力为后盾来征税,形同黑社会收保护费。这个时候,纳税永远不可能“光荣”,反而会被人视为“无能”、“傻蛋”。

  ·人们对自己到底应交多少税,什么时候纳的税,税收是否合理,税收如何使用,都一头雾水的时候,就不可能不反感税收。多如牛毛的随意收费和屡禁不绝的腐败现象,使得税收征管成为一种威慑和欺诈行为,而不再符合公民购买政府公共服务的初衷。

  ·当征税成为政府为获私利而采取的行为时,性质就完全变异。有些部门通过经济管制,层层设卡,通过几十道审批手续对纳税人进行盘剥和索贿;有些 部门则仰仗暴力手段对待纳税人,喜欢用“突击”、“打组合拳”的手段来对待纳税人,拳头打在纳税人脸上,钱被抢夺到征税人的口袋;有些部门则使用报复性征 税,一旦你得罪了他们,不乖乖上供行贿,则会受到报复性监管,使公司无法正常运营,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食税人偷税。纳税人从个人辛苦劳作中支付税款给政府的食税人,而食税人不用这些钱完善公共服务,反而经常偷税、抢税,用于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往往这些大肆偷吃公民税收的食税人,反而经常指责供养他们的纳税人偷税。何其荒唐可笑?

  四、为什么我们的税越来越多?

  ·你不管税,税就管你。如果对政府财政支出不作监管,政府收税的胃口就会越来越大,机构会越来越膨胀。

  【故事七】

  2006年,湖南常宁市财政局违法购买了两辆小车,超过政府预算和对车辆的编制。该市一位村主任,蒋石林,在获知此事后,向市财政局提交了行政 复议书。由于对答复并不满意,他又将一纸诉状递到常宁市人民法院,要求裁定市财政局超预算超政府小车编制购买豪华轿车的行为违法。一周后,法院做出了《行 政裁定书》,不予受理。对此,常宁市财政局局长周年贵向记者问道:如果每个人都起诉,那岂不是给购车的单位带来很多的麻烦?他同时质疑,原告蒋石林是一个 农民,现在已经取消农业税,他是否具有纳税人的资格呢?与此类似,蒋石林的朋友们也纷纷责怪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类事件是我国社会的一个真实缩影。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是:公民纳税,政府使用税款,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纳税人也有控制和监督税收使用的 权利。但是这种最基础的知识却不为大多数官员和纳税人所知,传统的皇粮国税观念和长期不平等的征税关系导致了现状。纳税人把税收当成上贡,而官员也不认为 自己是纳税人养活,甚至对税款来源也一无所知。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由于税收无法监管,在私欲的驱动下,政府部门可以方便地将税收挪为己用,公共支出自然不足。随着政府官员的各种明暗收 入的增加,利益不断扩大,更多有“关系”的人员则通过各种方式走后门进入政府部门,分食这些利益,造成政府机构膨胀。机构膨胀后,再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征 税收费,养活更多的政府工作人员。到最后,税收不再用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用来支付官员的工资、福利、灰色收入、贿赂纪检人员以及日常的吃穿住行。

  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把税收当成纳税人上贡的皇粮,把纳税人当成提款机,政府部门会膨胀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政府会将税负扩张到招致纳税人集 体反抗的边界点为止。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皇朝,尽管纳税人要求很低,往往只要能官府能让人活命就行了,但是最终政府机构一定会膨胀并横征暴敛到他们活不下 去为止。

  ·非法征税的合法化

  【故事八】

  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在设计时定为“政府收费还贷公路”,即承诺纳税人,这条公路在收费结束后即可免费使用。但是,至2005年,这条贷款 11.65亿元高速公路在已经收取32亿元的情况下,还在继续收费,预计剩余收费期还能收到90亿元。这一信息被审计署披露后,相关利益部门或只字不提, 或是“研究研究”施行缓兵之计,或是称经费早已挪用于修建其它公路。

  【故事九】

  燃油税改革方案中宣称,开征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其中, 除了养路费,各种公路客货附加费,如二级公路收费取消并入燃油税的法规引起了很大反响。交通运输部规划司战略规划处处长刘占山表示,交通部门将确定逐步取 消二级公路收费的可行性时间表。因为我国二级公路收费站点人员有近9万人,要安置这些人需要时间。而网友则坚决驳斥,认为这是各级政府留出违法空间,将大 量二级公路改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是违法推迟法律执行时间之举。

  实际上,这些网民大部分并不知道,早在2004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就已规定:技术等级为二级以下(含二级)的公路不得收费。也就是说,这 些二级公路早在四年多以前就已经是违法收费。其它所取代的税费,也有很多是此前不合法收费的集合体,早该停止征收。例如很多使用养路费保养的公路,却重复 征收过路费。然而在税制改革时,这些违法税收却被打包成了合法的税,将其合法化。可笑的是,它还打着取消苛捐杂税的旗号。这样的事例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出 现。黄宗羲精辟地把它总结为“积累莫返之害”。

  ·国家与地方争税

  【常识六】

  政府收取税收,负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事务。使用的税越多,负担的事务也多,反之亦然。

  中国政府在1994年进行了重大的税制改革,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税。在该套税收实施的第一年,中央财政收入暴增了两倍。占全国 财政收入比例增长到56%,地方财政则降低为44%。但是中央和地方的事务却正好相反,由于地方是各种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地方的财政支出的比例占总额 的70%,中央政府仅占30%。地方政府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主要提供者,分税制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幅提高,却造成了地方政府资金的严重匮乏。 出现了如下结果:

  ★地方政府普遍负债甚至破产。很多基层政府出现了拖欠工资和连年赤字的问题。

  ★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下降,长期领不到的薪水的乡村教师和破烂的教室是中国很多地区永恒的一景,而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比如东北的一些大型企业所在的城市,曾经上缴了巨额税收的纳税人们,失业之后却得不到多少保障,只能到菜市场拣剩菜回家果腹。

  ★地方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巧立名目乱收费,横征暴敛。

  ★由于土地相关的税收是地方政府独享,为了获得财源,地方政府往往令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各种暴力拆迁屡禁不止,房产价格居高不下。

  ★地方政府争夺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竞争白热化,各地纷纷常设驻京办,游说、行贿各个部委,造成大规模的腐败和资金效率流失。

  目前国内不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这些行为极其不满,将其看成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事实上,这些看法是片面的,其背后有根本的原因。

  ·高税收与弱监督的后果:经济萧条与贫富分化

  【故事十】

  2008年10月,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位于珠三角的东莞大型玩具厂商、香港合俊集团旗下两家工厂宣告倒闭,6000多名工人一夜之间失业,集体走上讨薪之路,

  其实,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国内民营企业早已经营困难,广东省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08年前5个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达11006 家,增长12.7%,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6.0%;同时,企业亏损额增长49.3%,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浙江台州,5371家 上规模企业中,亏损1111家,亏损面达到2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09亿元,增长55.7%。在这种大规模的亏损下,只要资金链条出一点问题,就会 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上下游企业、或关联的担保企业接连倒闭。而金融危机无疑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

  与企业经营普遍困难,艰难维系的同时,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却呈现“爆炸式增长”,自1995年以来,税收连续12年平均增长20%,而相应的,GDP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0%。截止2008年7月,在经济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依然比去年增长了26%。

  【故事十一】

  在2005年,中国的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8%。排于世界各国末尾,联合国官员指出,中国政府的教育开支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自2003 年以来,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长一直低于税收增长。而且人们怀疑,这些投入大部分被行政部门消耗。因为“教育局吃教育”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国家级贫困县湖南 省新田县,修建教育局新办公大楼和购置豪华车,耗资巨大,导致亏损1100多万元;广东省吴川市教育局有17个办公室,在短短一年里吃分教育经费600多 万元……最后,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近年来各地的政府大楼是越盖越气派,但公立中小学的校舍基本没有改观。

  医疗方面,民众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与政府支出规模很不相称。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1990年政府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占24.09%,社会投 入占37.95%,个人投入占37.6%。政府投入原本就不足,却一直在下降。到2003年,政府投入占到17%,社会投入26.9%,个人投入所占比例 为56.1%。从医疗投入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是13.9%,而我国只有4.5%,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88位。

  更严重的是,有限的政府投入,大部分被花在少数人身上。2006年9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 奎说,“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 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

  税收除购买公共服务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社会作用就是调节贫富差距。基于这一点,很多人认为,加税对穷人有利,减税则对穷人不利,降低了社会保 障的力度。但事实上,在税收二次分配的过程中,未必朝着穷人倾斜。从使用税收的情况来看,各种与权力相关的人员,支配了大部分的税收,而真正用于社会弱势 群体,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税收,比例却连年减少,跟不上税收增长的比例。考虑目前中国社会权钱结合之紧密,实际上,税收很有可能不一定弥补贫富差距的程 度。根据北大教授张维迎在中国31个省市的统计发现,政府的税收增加不能缓解中国的贫困问题,凡是政府支出占当地GDP越高的省份,贫富差距反而越大。

  ·作为纳税人,面对缺乏征税、用税意识的政府部门,面对税收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重,政府人员支出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历史循环呢?

  ★利用舆论,对每一项税收展开理性的辩论,警惕任何一项加税举动。

  ★时刻关注、提醒政府,有效率地运用税收,不要公税私用。

  ★要求政府,在每年人代会时向全社会公布详细科目的预算手册。

  ★支持那些在税事问题上承担责任的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

  ★抵制你认为不合理、不合法的税费,并不惜与政府部门对簿公堂。

  ——很多人认为,这些行为不属于正常的中国人行为。中国公民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事务上,常年的形象都是糊涂虫和缩头乌龟。但是,要建立现代国 家,每一个人必需学习和普及税务知识,依法监督税收的使用,绝不能等到大家都纳贡纳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再想起抗争。抗争得越迟,吸饱纳税人血汗的利益集团越 强大,反弹就越厉害,痛苦也就越深,形成现代国家制度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传知行经济社会研究所编写的《2008年公民税权手册》;希望热心人转贴传播。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公正的国家!

  (以上为《2008公民税权手册》内容摘要;全本下载地址:http://www.zhuanxing.cn/

一个很好的回帖

作者:理工熊猫 回复日期:2009-1-6 20:25:15 

  楼主,我也是武汉的,理工大毕业的,现在在瑞典这边读书,看了你的帖子,觉得有些感触,我的同学们今年就业形式也不好,都是研究生毕业,签约深圳的公 司比如华为之类的单位(通信类就业形式好一些,大概能有四成左右的签约率,偏向管理和经济类的就非常惨淡,只有20%.这是211工程大学的普遍现象,当 然985的高校会好一些,但是据我的了解,也就是10%不到的增长率.
   80后出生的一代,其实非常矛盾,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共产注意教育,同年和少年时期也感受到了社会的稳定和温暖,虽然物资并不丰富,但是幸福和满足感是现 在不可比的,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同这个国家一样,也面对着道德观迷失和价值观缺失的困扰,周围的朋友一起都经常喝酒聊天,觉得国家做的非常让大学 生失望,读书读到考上211和985这样的大学不可谓不苦,也是百里挑一了.但是国家给我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呢?到处都是碰壁和冷眼,没有基本的对于人才的 尊重,总在强调社会和谐,可是受到教育最多的一代都没有感受到和谐,他们对国家能有什么样的报效感和荣誉感?顶多也是迫于生存压力和富裕的渴望在生活着, 这样的社会发展是危险的,一个民族需要有人抬头仰望星空,我们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也会给拍死打死.
  
  过来瑞典不久, 才明白人生其实不是在追求财富和基本的生活,跳出了悲惨的物质生活需求满足阶段,才意识到人的高等在于对于个人意识的实现和人生满足的努力,政治课程里的 那些描述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东西还是删除了吧. 那不是愚弄民众又是什么? 当然,internet的出现使得政府一贯执行的愚民政策不得不做出调整,我担忧的不是我们已经成长起来的一代,而是现在的90后和之后的20后,他们的 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会是如何呢?
  
  比房子,面包,汽车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一个向权贵阶层就低头屈服,对 待劳苦百姓就趾高气昂.一个为了既得利益放弃原则和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价值观如果却在一个社会中视为常见甚至得到广泛接受,或者部分麻木的状态,这样的 社会谈什么发展呢?也不可能有希望.
  
  想想父辈们的人生轨迹,和先烈们的信仰追求,拼下一个大好的江山,到现在这副模样,我不 知道谁应该站出来负责? 或者说,责任感.这三个字,从来在我们这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最不值钱的, 比不上银行的国外账户户头的数字,更比不上劳苦百姓的希望和愿景.责任感和荣誉感的缺失,才是一些奶粉事件,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我不是愤青,也过了愤青的年纪,我只是说出我的真实感受,或许我在有生之年能做的也是穷我一生之力,成为一个权贵阶层,即使失败也能落个小资生活.生活是现实的,陶渊明之流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经不可能存在了.


原贴地址
-----------
在天涯看到的一个回复,深有同感(最后一段除外),转载过来以示纪念。
人活着不能只为了物质生活,如果那样的话和猪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毕竟是人,不是猪。

Sunday, January 4, 2009

最近在听的专辑

最近听过了很多非常不错的专辑。当忽然发现刚下的一首歌如此好听时,心头一阵狂喜。下面说说我最近听的几张专辑吧。
久闻周云蓬的大名,于是在两个月前下了他的《如影沉迷的呼吸》。这张专辑没让我失望,非常美,听着这歌让我内心宁静。之后下载了《中国孩子》,因为那首中国孩子。这是一张充满力量的专辑,买房子,如果你忽然瞎了怎么办,这两首歌也让我震惊。
另外最近比较喜欢的另外一个国内独立音乐人是万晓利,喜欢他的民谣。下了《这一切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糟》和《走过来 走过去》都非常好。歌词很真实,很朴素,正是这真实,朴素让歌词充满力量,让生活中迷失的我们在这歌词里面能找到共鸣,音乐的旋律也非常美妙,万晓利的唱功也一流。 最近下了Gun‘s&Roses的新专辑《Chinese Democracy》,其中有几首不错的歌,不过发现已经慢慢不再喜欢这种硬摇滚风格了。元旦假期最大的惊喜来自于ColdPlay的《Viva La Vida or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 早在N个月前就看到这张碟在豆瓣上大热,但是由于并不了解Coldplay,所以并没有下载来听。最近把Amule配置好下东西之后,顺便下了这张专辑。这绝对是我最近一年来听过的最好的专辑,每一首歌都非常出色,以至于我无法确认哪首歌是我的最爱。在写这篇blog时我就正听着这张专辑,这已经今天第四篇从头到尾听这张专辑了。整个专辑营造的音乐氛围如此之好,整张专辑音乐风格如此统一,以至于我没有兴趣认真将每首歌与相应的歌名对照起来。

最后很惭愧地B4自己一下,没有买正版专辑支持这些我喜爱的艺术家。
PS:我决定去买个CD机,买碟支持我喜欢的艺术家。

Friday, January 2, 2009

2008 book list

2008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阅读,读Blog,读电子书,也读自己买的书。下面是2008年的购书书单。其中有些书一直都没来得及看,接下来抓紧时间看完吧。
1、看不见的城市
2、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3、Oracle9i&10g编程艺术
4、我们的祖先
5、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6、瓦尔登湖(英文版)
7、TOEFL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
8、黄金时代
9、青铜时代
10、白银时代
11、黑铁时代
12、理想国与哲人王
13、沉默的大多数
14、一九八四
15、动物农场

Thursday, January 1, 2009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 [转载]

【作者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是德国牧师,神学家,曾参与德国抵抗纳粹的反对运动,因此被捕。他还曾卷入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德国投降前夕他被绞死在纳粹集中营。本文摘自他写的《狱中书简》。】

   对于善来说,愚蠢是比恶意更加危险的敌人。你可以抵抗恶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或者凭借力量来防止它。恶意总是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因为它总是使 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话。然而面对愚蠢,根本无法防卫。要反对愚蠢,抵抗和力量都无济于事,愚蠢根本不服从理性。假如事实与一己的偏见相左,那就不必 相信事实,假如那些事实无法否认,那就可以把它们干脆作为例外推开不理。所以同恶棍相比,蠢人总是自鸣得意。而且他很容易变成危险,因为要使他挥拳出击, 那是易如反掌的。所以,比起恶意来,愚蠢需要加倍小心地对付。我们不要再三努力同蠢人论理,因为那既无用又危险。

  要恰当地对待愚 蠢,认识它的本来面目是必不可少的。十分肯定的是,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却是蠢人,还有些人智力低下,但 绝非蠢人,作为某些特定环境的产物,我们惊讶地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得到的印象是: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愚蠢是在这样一些环境下养成的,在这种环 境下,人们把自己养成蠢人,或者允许别人把自己弄成蠢人。我们还进一步注意到,比起不善交际或孤寂独处的人来,在倾向于或注定要群居或交往的个人或团体当 中,愚蠢要普遍得多。由此看来,愚蠢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它是历史环境对人的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特定的外部因素的一种心理副产 品。更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任何暴力革命,不论是政治革命或宗教革命,都似乎在大量的人当中造成了愚蠢的大发作。事实上,这几乎成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项 规律。一方的力量,需要另一方的愚蠢。这并不是人的某种天生能力,例如理智上的能力遭到了阻碍或破坏。正相反,是力量的高涨已变得如此可怕,它剥夺了人的 独立判断,人们放弃了(或多或少是无意识地放弃了)自己评价新的事态的努力。蠢人可能常常十分顽固,但我们切不可因此而误认为他很有独立性。人们多多少少 会感到,尤其是在同蠢人谈话时会感觉到,简直不可能同他本人谈话,不可能同他进行肝胆相照的交谈。同他谈话时,你碰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连串标语口号以 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力量控制他。他已被他人作祟,他的眼已遭蒙蔽,他的人性已被利用、被糟蹋。一旦他交出了自己的意志,变成了纯粹的工具,就再 也没有什么罪恶的极限是蠢人所不会到达的了,但他仍然始终不可能了解那是罪恶。在此有一种恶魔般地扭曲人性的危险,它会对人造成无可补救的损害。

   然而正是在这个方面,我们意识到,蠢人不可能靠教育来拯救。他所需要的是救赎,此外别无他法。迄今为止,企图用理性论证去说服他,丝毫没有用处。在这种 事态中,我们可以完全明白,为什么试图去发现“人民”真的在想什么是徒劳无益的,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负责地思考和行动的人来说也完全多余。正如圣经所 言:“对上帝的畏惧,就是智慧的开端。”换言之,治疗愚蠢的唯一办法,是灵性上的救赎,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像上帝眼中负责任的人那样生活。

  不过,在对人的愚蠢的这些思考中,也有一点可慰之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大多数人在所有的环境中都是愚蠢的。长期起重大作用的是:我们的统治者是希望从人们的愚蠢之中,而不是从人们的独立判断和敏锐思想之中,获得更多的东西。“